俏江南营销(俏江南ceo)
- SEO优化
- 2023-03-19 16:47:11
- 3

汪小菲、大s开的美食店俏江南是正宗的川菜店吗? 俏江南是汪小菲的妈咪张兰开的连锁店,也因为大S和汪小菲,而知名度颇高。虽然店名有江南二字,却实实在在是一家川菜馆。宫保水...
汪小菲、大s开的美食店俏江南是正宗的川菜店吗?
俏江南是汪小菲的妈咪张兰开的连锁店,也因为大S和汪小菲,而知名度颇高。虽然店名有江南二字,却实实在在是一家川菜馆。宫保水晶虾球,茄汁酸甜味,虾仁的个头大,饱满有弹性,配菜是花生米和京葱,总体口味鲜甜可口 。山城毛血旺,料和量都很足,有鸭血、午餐肉、毛肚、鳝鱼丝、宽粉、豆芽、莴笋、五花肉、很正宗,性价比超高。
如果说曾经的俏江南走的是精品高逼格路线,那确实是有拿得出手的菜品和服务,消费者自然愿意为这高价买单。而现在呢,在菜品上缺乏创新的俏江南引发不少食客的吐槽,服务水平直线下降,明明走的是中高端路线,定位却十分的模糊,如果俏江南不改变自己的经营战略,还是一味地依赖名气,不从菜品味道、创意,服务,营销手段上下足功夫。
从整体上优化门店,融入最新的互联网餐饮概念和技术,那势必会被越来越多的精品川菜店所取代。餐饮,是一个门槛低、竞争大的行业。对于普通的连锁餐饮商家来说,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利,就必须与时俱进。
除了在自身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下足功夫之外,还得利用互联网为门店导流,学习最新的智慧餐饮运营模式,引进互联网技术产品协助门店的管理。例如定制开发餐饮行业的小程序,实现消费者预约订座、扫码点餐、线上付款、外卖配送、领取优惠券等功能。无论是哪个行业,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,才能在取得长久的发展。
曾拥有中式高端餐饮巨头的俏江南,如今怎么样了?
如今俏江南早就已经在高端餐饮行业退隐江湖,已经远远比不上同等起步的海底捞,我认为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公司的策略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。
俗话说,民以食为天。餐饮行业自古以来都是暴利行业,很多个人或者企业都试图插入其中。但是餐饮行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简单,餐饮行业的竞争力是非常大的,不仅要面对顾客的挑战,同时也要面对同行的挑战。正是因为这种原因,很多有名的餐饮企业往往都是倒在了起步阶段。
政策的变化打击了俏江南。
自从俏江南成立之初开始,一直以来都是打着高端消费的名号。但是高端消费往往都代表着铺张浪费,于是在二零一二年的时候,国家出台了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。严格限制餐饮企业铺张浪费的行为,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俏江南的营销模式。俏江南最开始服务的是高端客户,而随着严禁铺张浪费的政策出现,也使得俏江南损失了这一部分顾客。
与资本对赌协议中输得彻底。
除了政策方面以外,俏江南在引进资本投资方面也出现了较大问题。尤其是资本在投资俏江南时,曾经立下过一份对赌协议。如果俏江南在三年时间内没有完成相应的目标额,那么就必须赔付资本集团一部分利益。但是由于俏江南的管理人员太过于自信,导致集团内部没有达到一定的营业额度,才最终赔付了大量金钱。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打击了俏江南的资金链。
正是在这种接连几次的政策打击以及策略失误之下,俏江南才会彻底退出中国餐饮高端行业。以至于在现如今的商场当中,我们再也看不到俏江南这一个餐饮品牌。
俏江南集团资产(大S婆婆一手打造的俏江南)
最近,大S与汪小菲传出婚变消息,十年的恩爱夫妻戏难道是一场作秀?
大S称两人的离婚手续在办;而汪小菲却说自己“不知情”;徐妈妈则说女儿是在说气话,会劝大S再冷静考虑。这是一次各方当事人的口径不统一的离婚风波。
回看十年前,大S与汪小菲闪婚,娱乐圈的“纪委”王公子就不看好这对新人,说大S是拜金,嫁入豪门。
顺带的,王思聪还嘲笑汪小菲大口袋里其实没有多少钢镚。因为汪小菲被评为“京城四少”的标准不是按资产来算的。
当年,大S和汪小菲结婚,整个台湾跟要嫁闺女了似的,一个个搁那儿掰着指头算:汪小菲家有快30亿的家族财富了吧?好在大S也不赖,拍戏的积蓄加上名气之类的无形资产,怎么着也能有10亿!
等大S结婚没几年,那个有钱的婆家就不再风光了。俏江南上市失败,婆婆张兰失去控制权,离开了董事会。对于张兰的财务危机,大s说 “共同面对” 。
王思聪又踩了大S一脚说她“要哭晕在厕所”。
之前,大s还传 出“卖房子” 帮汪小菲还债!因为汪小菲做生意失败了,传出经营失利、裁员等消息。
回顾汪家,曾经的俏江南风光不再,汪小菲也不是做生意的料,业务能力有待加强,全靠营销大s的名号和流量。
比如 汪小菲推出的茶饮料,由大s代言,没搞出火花;
汪小菲在台湾开旅馆,叫S HO TEL ,大厅墙面都放着大S照片。所有人都知道这是 “大S老公开的旅馆” 。但因为疫情摆停,生意惨淡亏损。
所以才有了大s卖房救夫的说法,网友猜测这也是两人婚变的因素之一。
对于大s的家事,剪不断理还乱,我们作为局外人也不好随便评论。抛开两人婚姻的是是非非,我们来回顾一下,汪家原本引以为傲的“俏江南”,是如何走下神坛呢?大s的婆婆张兰是一个怎样的人?这里路上读书为你一一揭晓。
张兰,一位女强人,她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“小人物”逆袭到身价25亿的成功企业家。令人惋惜的是,张兰一手打造的俏江南,从辉煌到落幕仅用了15年。
张兰曾出版一本自传《我的九条命》,面对人生巨大的跌宕,张兰从未轻易放弃希望,她与外国资本博弈数年,并将自己的情感、经验融于本书,向社会发声。
1.下海打黑工,回国搞创业
年轻的时候,张兰决心对自己的生活作出改变,毅然决然地来到加拿大。虽然拥有大学文凭,但是国外的工作不是那么好找的。
无奈之下,张兰只能选择“打黑工”赚钱,曾经在餐馆里洗盘子、扛过上百斤重的猪肉。
1991年,34岁的张兰揣着打工攒下的2万美元回到祖国。半年后,她投资13万元在北京东四开了家川菜馆,叫“阿兰酒家”。“民以食为天,这个行业总有机会。”
张兰确实有做生意的头脑,经营9年之后,张兰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,“阿兰酒家”在2000年改头换面,成为了“俏江南”。
从创立之初,张兰对俏江南的定位就是高端精品川菜。要想做高端品牌,门店选址很重要,必须得在高端人士的圈子附近。俏江南的第一家店,就选在商务人士聚集的国贸,商务人士的口碑传播最有效,消费转化率也更高。
张兰请来了上海歌剧院的设计师,帮忙设计出了俏江南的LOGO,一个脸谱。这个创意取自于川剧变脸人物刘宗敏,是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军,在民间还有个 别名 叫“武财神”,寓意也够吉利。
在最重要的厨师上面,张兰也没少下血本。她请来的总厨曾经当过国家领导人的私人厨师,不光自己经验丰富,还带来了一支十几个人的厨师队伍。其中不少人,都成了俏江南后来的中流砥柱。
2000年4月,俏江南国贸店开业,一炮而红。第一天,营业额就接近2万元,仅仅三个月就收回了投资成本。俏江南顺利地打响了第一枪。到2003年春天,俏江南在北京已经开了11家店。
到了2008年,俏江南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了30多家店。这一年,北京迎来了一桩国际盛事,奥林匹克运动会。俏江南抓紧机会,全方位努力,幸运地被奥组委选中,成了唯一的中餐供应商,在国际社会上好好地露了把脸。
这一年,张兰还请国际上有名的鬼才设计师,帮自己设计了一个金碧辉煌的“兰会所”,趁着奥运会的东风,邀请了各路政要名人前来参观。会所的天花板上挂着有300余幅巴洛克时期的名画,30多个VIP房间被长达900米的巨幅油画环绕分割。一只水晶杯上万元,一把椅子18万,一盏水晶灯500万元,全是精贵的宝贝。
张兰
可以说,在奥运会期间,俏江南和兰会所出尽了风头。张兰还获得了当年的“北京市优秀市民奖”,是获奖者中唯一一个民营企业家。从那以后,俏江南的名气就更大了,一说起俏江南,那就是高端,那就是国际范。
2.资本入局,深陷漩涡
为了扩大俏江南的规模,也为了实现张兰的上市梦想,张兰引进了鼎晖投资,并且签下了“对赌协议”。
鼎晖为俏江南注入了大约2亿元的资金,占有俏江南10.526%的股份。但是俏江南必须在规定的4年之内,也就是在2012年底完成上市,如果没有做到,张兰就只能“自掏腰包”赎回自己的股份。
2011年,张兰冲刺A股失败,在港股也面临“碰壁”。 2012年底,中央整顿“三公消费”,落实“八项规定”,给高端餐饮行业扔下了一颗炸弹。市场状况急转直下,直接影响到了俏江南在港股的IPO。
对内,张兰想要给鼎晖一个交代;对外,她要忍受舆论带来的巨大压力。在重压之下,她做出了一个让她后悔万分的决定,引入另一家投资机构CVC。
2014年4月,CVC收购了俏江南82.7%的股份,里面包括了之前鼎晖投资的10.5%,而张兰手里只剩下13.8%,还有3.5%的股份是员工持股。在CVC进入俏江南后,包括张兰在内的董事会成员全部退出。
可万万没想到,CVC的设计还不只是放出收购风声,迫使俏江南卖给自己那么简单。一年以后,随着俏江南的业绩不断下滑,双方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。
据汪小菲在微博上说,2015年大年初七,CVC方面找了二十多个人,到俏江南的总部抢公章、打员工,张兰闻讯以后从海外赶了回来,结果也被软禁了。
而到了2015年6月,双方更是彻底撕破了脸皮。因为CVC当初收购时,就出了9000万人民币不到,剩下的十几亿都是从银行贷的款。而贷款的质押物,就是俏江南的股权,而且,不光是自己的那82.7%,还有张兰手里的13.8%也被它偷偷地质押了进去。
6月份,CVC赖掉了银行贷款,把俏江南的股权抵给了香港保华顾问公司。等到公司被接管,张兰才知道股权被质押的这回事儿。
张兰说,CVC用高杠杆贷款收购,是“空手套白狼”。这家欧洲的私募机构恶意收购中国企业,掏空公司了以后还“恶人先告状”,简直是无法无天。而CVC方面则向香港法院申请冻结了张兰的个人财产。在2019年3月,张兰还因为蔑视法庭,被香港法庭判了一年的监禁。
双方孰是孰非,得靠法院裁定。但俏江南的败局已经是板上钉钉。
3.俏江南从辉煌到落幕,张兰做错什么?
对于俏江南来说,危机的种子似乎早早地就已经埋下了。
俏江南在经营战略上存在明显短板。门店集中在白领聚集的写字楼附近,中午订位困难,晚上客流不足,而且在菜单更新、菜品调整等等方面做得并不好。
有朋友就特别不待见俏江南,听名字是浙江菜,查简介是川菜,看logo像北京菜,菜端上来一看,又好像东北菜,反正让人摸不着头脑。精细化管理不足,俏江南的单店增长就成了个大问题。
单店增长不足,怎么办呢?集团就得靠开新店来实现增长。可是,对于一个高端餐饮品牌来说,开新店不是那么容易的。必须有好的选址,需要一定数量达到消费能力的客户群体,有比较标准化,但又不失中国饮食特色的菜品。否则就很难把高端的这个格调给立住。
本来2010年的时候,张兰计划要在3到5年内,开设300到500家新店,结果实际上的开店节奏远远做不到那么快。而且,就算是这个开店节奏,也还是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。
2011年,俏江南爆发了大量食品安全问题,什么回锅油,死鱼冒充活鱼,餐具只清洗不消毒啦等等,负面评论此起彼伏。
再看俏江南呢,危机公关又做得很不到位,比如死鱼换活鱼的新闻出来以后,它没有道歉,没有安抚,就来了一句,说自己一贯重视食品品质和安全问题,不会出现那种死鱼换活鱼的现象。
张兰的自传里说,俏江南早在2000年就引入了一套信息系统,不但能追溯食品源头,还能把控生产流程,将每天、每顿饭、每道菜的食材精确统计到克。
如果俏江南的管理真有这么强,那就直接亮数据,何必遮遮掩掩呢?本来是奔着饭店的品牌,甘愿支付高溢价的消费者,却要面临满是争议的食品安全问题。这样的高端品牌,恐怕只会让自己越来越不值钱。
最后,我们看看这定位:高端餐饮连锁。 “高端”和“连锁”,看起来实在是有点违和。你想把握住高端消费群体,这群人什么没吃过,什么没见过?犯得上可着一个主打高端的俏江南,换着不同的城市,没完没了地吃来吃去吗?你要是想抓住广大中产们的消费升级,那也很难。
中国的中产早就被房价、教育和医疗压得喘不过气,消费升级消费升级,说的是消费的品类更加丰富,不是消费的价格更贵。
你俏江南一个大盘子一点点菜,还卖几百块,吃什么不比吃你更实惠?更别说在2010年以后的团购大战中,俏江南等等高端餐饮品牌也参与其中。一边端着说自己是高端,一边又给大家发团购的折扣券,实在是有点不搭调。
俏江南如果想走高端餐饮路线,注定不能做成一个受众广泛的生意。有钱人再有钱,一天也只吃三顿饭。而俏江南要是想开更多分店,拓宽自己的受众,如果保证不了质量和服务,那难免就会失去真正的高端客户。
可以说,俏江南在这两条道路中,始终游移不定,最后浪费了宝贵的发展时间。
排版|凉山
路上读书: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huxu.org.cn/seo/86165.html
发表评论